区校一体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

  • 小编
  • 2023-09-18

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发布中小学、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推动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全覆盖。推动各地以区域为单位统筹建立数字校园专门保障队伍,彻底解决学校运维保障力量薄弱问题。

数字校园建设应坚持“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基本思想,采用云服务模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学校教育的质量提升。

数字校园建设应采用“云-网-端”架构模式,要按照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标准规范,由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组织建设、租用、购买服务等方式来建设和维护。

区校一体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图1)

为什么要区校一体化

通过区校一体化,实现顶层设计、统筹建设、数据融通、个性发展。

面对区域和学校不同的信息化系统,数据重复采集,导致学校大量重复性工作。

缺乏有效的手段,帮助教师提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智慧校园从0开始建设,硬件结合软件的建设成本高,见效速度慢。

缺少顶层设计,区校隔断导致难以形成体系的、有价值的教育大数据。

缺乏对学校的过程性管理,区域教育治理水平难以提升。

智慧校园各自为政,重复性建设较多,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增效增分

区域搭建教育云基础平台,提供共性应用服务、大数据服务和本地化服务,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层。全面开通智慧校园,实现区、校两级一体化建设,按一校一品或者一校多品的方式,推进智慧校园特色应用、校本资源及硬件环境提升,从而实现管理增效、教学增效和质量提高。

区校一体化特点

按照平台购买服务+绩效考核模式进行,分年按效果付费。

平台服务化

按照“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推进特色的示范校,从而引领和示范区域内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学校特色化

区域平台、应用及服务覆盖全体老师、学生和学校,所有学校开通基础智慧校园基础功能,要求学校应用数据全部汇聚到智慧校园,通过云平台再逐步形成全区大数据汇集。

区校全覆盖

成华区政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建设模式,统筹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学考评管为抓手,汇聚形成教育大数据,实现精准教学、学习、管理,促进成华区整体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

成华区建设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建设模式

一次购买服务3年为期,按年度绩效考核付费,最大化保护政府投资效益。

智慧教育云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考核模式

在成都成华区投入本地专职运营团队,负责日常运营服务,通过服务到区,服务到校,促进平台活跃和师生常态化使用。

运营运维服务保障

按照“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原则,建设小初高3所标杆示范校,引领全区校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分年推进特色智慧校园建设,3~5年实现全覆盖。

特色智慧校园,采取分年建设模式

按照区校一体化的建设理念,建设区域教育云平台,快速开通智慧校园,实现区校基础数据管理融通,形成区校一体在格局;基于区校两级统一数据标准,实现区域数据融通、空间和智慧校园的全覆盖。

区校一体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图2)

网络教研:

通过建设智慧教学、网络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名师工作室、空中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人人通空间等应用服务,将教、学、考、评、管、研纳入相互融通的区校一体化体系中,实现业务融合数据互通,通过教育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为成华区师生及管理者提供一个智慧化的应用环境,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教学应用实现常态化使用

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全区覆盖

本地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区域大数据应用效果显著

全区6200余名教师、8.9万余名学生,日均使用教学助手师生超过7万人。

全区58所智慧校园基础应用全覆盖,评定5所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

建设区域两个中心:智慧教育中心和大数据指挥中心,提供区域数据决策分析和预警。

已开设70多个课程社区,全区6000多名教师全部加入学科社区,访问量达53.9万次。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