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校一体化教育新基建解决方案
- 小编
- 2023-09-18
区校一体化将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和新基建政策推动下的刚需,针对教育信息化低层次重复建设,缺失统筹建设应用抓手,数据孤岛导致数据重复采集以及区域统筹和学校个性化发展难于同步推进等关键问题,基于区校一体化的教育新基建将是有效解决实际困难的最佳途径。
区域:
缺少顶层设计、区校之间的隔断导致难以形成成体系的、有价值的教育大数据。
区域缺乏对学校的过程性管理,区域对学校的教育治理水平和督导手段没有得到提升。
智慧校园各自为政,重复性建设较多,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学校:
面对区域和学校不同的信息化系统,数据重复采集,导致学校大量重复性工作。
智慧校园从0开始建设,硬件结合软件的建设成本高,见效速度慢。学校现有信息管理人员难以应对庞大的系统管理。
面对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网络安全责任制,学校缺少专业化的网络安全保障。
区域基于教育专网、混合云搭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提供共性应用、大数据和本地化服务,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层。基于大平台全面分布式建设智慧校园,实现区校一体化建设,按一校一品或者一校多品的方式,推进智慧校园特色应用、校本资源及硬件环境提升,从而实现管理增效、教学增效和质量提高。
区校一体化教育新基建核心价值:
统筹建设:顶层设计,多级分布式部署,减少政府重复性投入,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数据仓库,统一集中运维管控,实现集约化建设。
全面应用:整合便捷、优质、可选择的云应用和优质资源,建设覆盖全体教师、学生和学校应用服务,融合线上线下、打通课内课外。
数据融通:构建统一教育大数据中心,打通跨区域、跨网络、跨环境的不同系统、终端间数据壁垒,彻底破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高效流动,一数一源。
个性发展:提供高效开放协同集成服务环境,满足学校特色智慧校园建设需求,提供科学智能科学数据模型,助力师生个性化发展。
“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是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基座,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面向各级教育机构及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智慧教育服务,建成“全区覆盖、统一标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具有数智驱动特征的现代教育体系。
建成教育大数据中心:
通过建立数据标准、构建数据中台、研发数据模型、提供数据服务的一体化教育大数据综合解决方案,构建本地教育大数据中心与专业化数据治理与管理服务体系,持续挖掘教育大数据价值,全面提升教育数据治理能力。
数据标准:具备教育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及管理机制服务能力,包括数据内涵、数据范围、数据规范、数据权责、管理制度等,以此支持数据的标准化建设,保障数据在应用过程中一致性、先进性、前瞻性、发展性、可执行性,并遵循国家标准要求原则。
数据中台:具备数据生存周期内各阶段数据质量保障服务能力,包括数据的接入、汇聚、关系、融合、清洗、建模、分析等一系列数据治理与管理过程,以此优化数据质量并持续改进,满足数据模型应用的需求,保障数据融合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及时性、相关性与可信度。
数据模型:具备专业化教育数据模型研发与数据应用场景服务能力,包括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人成长、教学质量评价等多种体系化数据模型与数据应用,以此支持各类教育工作者实现数据驱动下的分析评价、管理决策,支持师生个性化数据服务。
数据服务:具备数据安全管控、数据智能分析服务能力,通过智能数据可视化、智能数据报表、智能消息推送、智能权限管控、智能数据门户等智能化模块实现个性化组合,更大程度满足教育工作者数据治理的实际需求。
聚合各类教育应用、资源,构建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的开放平台。支持学校根据业务需要推动业务上云,通过提供便捷、优质、可选择的云应用,支持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建设开放接口服务体系,支持各方主体提供通用化的教育云应用、资源,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应用、资源新生态。升级面向广大师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兼容各类平台终端,支持开发网络学习空间的移动应用,支撑泛在学习和掌上服务;依托空间汇聚各类终端、应用和服务产生的数据,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促进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构建教育经历服务体系,建立师生数字档案,记录存储学习经历与成果。
搭建开放多元的网络云课堂学习环境:
依托“三个课堂” 、“空中课堂”等信息技术转变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围绕教师课堂教学、素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建设覆盖各类专题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学科课程资源体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资源应用和学习环境,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构建开放的课程服务体系,汇聚区域优质课程资源:
以“开放众筹、汇聚极致、普惠大众”为原则,基于学科知识图谱与素质类专题,建立内生资源建设和第三方课程接入为一体的课程服务体系,优化资源供给服务。
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深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服务:
从教师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多个方面出发,深度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导教师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服务。
促进名师名校上云,提供精品课程与在线答疑辅导服务:
调动区域名师、名校资源,基于课程服务体系建设精品教学资源,开展名师名校在线答疑服务,为学生提供课后重难点知识专项辅导。
搭建区域统一大课表,创新课后服务方式,提供自主学习服务
立足学科教学与课后服务需求,搭建区域统一大课表,开拓学生课外学习辅导空间,创新课后服务方式,全方位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普及学科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设学科专用教室、创新实验室等类型新型教学空间,实现班级多媒体系统、录播系统、教师教学终端、学生学习终端等信息化终端的互联可控,实现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融通,以教学空间创新撬动义务教育段学校“课堂革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育人方式的变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升级校园公共安全视频网络,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发事件的智能预警,加强安防联动,支撑平安校园建设。建设学校餐饮卫生监测系统,加强食材供应链管理和厨房环境管理,建立师生健康档案,支撑健康校园建设。探索推进基于物联网的楼宇智能管理,因需调节建筑温度和照明等,支撑绿色校园建设。
基于可信安全新型基础设施的威胁感知、可信应用、应用监管服务,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防护,有效感知网络安全威胁,过滤网络不良信息,提升信息化供应链水平,强化在线教育监管,从网络、内容、身份、应用四个层面立体化的保障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